圣·安东尼奥,法国著名恐怖小说作家,6月6日在瑞士去世,享年78岁。本名弗雷德里克·达尔,一生著述达300部,其中大部分为带有轻喜剧色彩的恐怖小说。他在法国和瑞士等国家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作品被译成多国语言,在全世界享有较高声誉。
胡尚·哥尔世日(HuschangGolschiri),伊朗知名作家,6月5日在德黑兰去世,享年63岁。是去年由一批持不同政见的作家发起成立的伊朗作家协会创始人之一,他以创作短篇小说著称。曾因从事争取人权、民主的活动被伊朗政府列入黑名单。
热安娜·赫施(JeanneHersch),瑞士女哲学家、人权战士、出版家,在日内瓦去世,享年89岁。1932年留学海德堡,师从哲学大师卡尔·雅斯布斯(KarlJaspers),后来她撰写有雅斯布斯传记。一生著述甚丰,举其要者有《做人的权利》(LeDroitd’etreunhomme,德译本书名为DasRecht,einMenschzusein,1968,1990再版),、《自由的权力》(1990)、《在时间的分界岭》(1992)等。其著作探讨的核心是自由及其界限的问题。她同时关注妇女问题和人权。常年在日内瓦大学哲学系任教,自六十年代以来,多次任职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3年获人权奖,1992年获雅斯布斯奖。
默顿·米勒(MertonMiller):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现代金融学之父”、企业理财大师。6月3日去世,享年77岁。米勒任职的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生院发表声明说,他的财政经济学理论使他赢得1990年的诺贝尔奖。米勒是这个学院的教授。声明还说:“他帮助企业变革财政运作体系,使它从一个松散的条例集合,变为能给股东带来最大利益的手段。”该校校长哈马达说:“米勒是公认的现代金融学的创始人。”米勒一生出版了8部著作,1983至1985年间曾任芝加哥贸易委员会理事,从1990年起担任芝加哥商品交易所董事直至去世。米勒出生于波士顿,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他的第一个学术职位是1952年在伦敦经济学院获得的。后来,他于1961年在匹兹堡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工作了很短的一段时间,最后,任职芝加哥大学的商业研究生院。即使在1993年正式退休之后,他仍继续教学。
费奥多罗夫:享誉世界的俄罗斯著名眼科专家、人工晶体发明者。6月2日和另外3人在一次直升机事故中不幸遇难。费奥多罗夫潜心研究眼球的构造、功能和病因,在医治眼睛疾病方面做出了开拓性贡献。1960年他研制出人工晶体并进行了移植试验,1973年第一个采用深度巩膜切开术治疗早期青光眼。1974年他开始尝试利用激光手术治疗近视眼,获得极大成功。此后,俄罗斯各地眼科医院及世界上许多眼科专家都采用这种激光手术治疗高度近视。1986年,由他任院长的眼显微外科研究院成立。费奥多罗夫对中国人民怀有特殊的友好感情。80年代末,他创建的眼显微外科综合体在莫斯科以北60公里的小镇斯拉维诺建起了住宅小区。1997年5月5日,为了纪念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在费奥多罗夫的倡议下,这座小镇的主要街道被命名为“邓小平街”。费奥多罗夫还积极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曾是苏联人民代表和俄罗斯国家杜马代表。他1996年参加总统选举,但只赢得略微超过1%的选票,于是退出竞选。
卡尔·夏皮罗(KarlShapiro):美国诗人、文艺评论家。1913年生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曾执教于多所大学。他以精通诗的各种形式而闻名。1978年出版《1940-1977年诗选》。5月下旬去世,享年86岁。
约翰·吉尔古德(SirJohnGiel?gud):英国著名演员。5月22日于伦敦去世,享年96岁。吉尔古德与已故的劳伦斯·奥列佛和拉尔夫·理查森一起主宰了20世纪的英国戏剧舞台,他们三人因此荣获王室授予的勋位。吉尔古德扮演的哈姆雷特被认为是同时代最出色的。他擅长扮演莎剧中不同年龄的人物,晚年参加电影拍摄,曾在影片《阿瑟》中扮演管家而获奥斯卡奖。
小费尔班克斯(DouglasFairbanksJr.):美国电影演员、作家、制片人和实业家。1909年生于纽约,大费尔班克斯(DouglasFairbanksSr.,专演闹事英雄的演员,代表作有《三个火枪手》、《侠盗罗宾汉》、《巴格达窃贼》)之子。小费尔班克斯青年时代按照父亲的风格制作了《水手辛巴达》等好莱坞影片,遂成为著名制片人。5月份在曼哈顿去世。
拉里奥诺娃:俄罗斯著名电影演员。4月24日在莫斯科去世,享年69岁。因成功饰演美丽善良的女主角而深受俄观众喜爱。她早年师从苏联名导演格拉西莫夫,1953年毕业后因参演影片《萨特阔》而出名,次年饰演《脖子上的安娜》中的主角,随即走红。她扮演主角的影片还有莎剧《第十二夜》、契诃夫作品《三姐妹》、屠格涅夫作品《父与子》、反映苏联革命斗争的《仇恨的旋风》等。在42年的影坛生涯中,她主演过20多部影片,最后一次上银幕是在1995年。《萨特阔》、《脖子上的安娜》、《第十二夜》和《仇恨的旋风》等影片都曾译制成中文片,为中国观众所熟悉。